北京医院黄牛挂号:15652821333
北京医院办理住院:18311458123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
没关系,小儒为大家整理了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涵盖了各个模块~赶紧收藏用起来吧!
jisuan.jpg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公司月初员工为人,本月招聘,前来应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
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
例如: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入职率:16.6%
2、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例如:月初员工人,月底员工人,则(+)÷2,本月平均人数人
3、月员工离职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
例如:本月离职3人,月平均人数人,则3÷×%,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
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
例如: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平均人数人,则5÷×%,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
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
例如:月底员工人,月初员工人,则÷×%,本月员工留存率为:%
6、月员工损失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
例如: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名,则3÷×% ,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
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
例如: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则5÷3×% ,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
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
例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则20÷23×%,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
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
例如: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4小时(23天*8小时),则8÷4×% ,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
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
例如: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人,则98÷×%,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
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
例如: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人,则4÷×%,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
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
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8、人力资源费用率: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
10、人均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
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
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
(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
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
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
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 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
12、每天工资:
月固定工资÷21.75天
、当月应得工资:
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六、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七、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x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八、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天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天
2、季工作日: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九、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1、日工资: 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2、小时工资: 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月计薪天数:(天天)÷12月=21.75天
PS:年3月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8号)同时废止。
十、社保计算方式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有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55岁为0、60岁为9,不再统一是了)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9
5、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撒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6、平均缴费指数:你的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假设你选择社平工资的%那个档次为你的基数,那该指数就是1,你选择60%,就是0.6
(注:以上公式可能会随着政策调整,或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仅供大家参考)
所以,各位HR在应对大量数据的时候先不用慌张,在进行日常数据计算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公式看一遍,小儒相信一定会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儒思HR人力资源网——亿万HR成长交流的平台!免费(海量资源、经典微课学习、提问专家,圈子互助交流)
北京医院黄牛挂号:15652821333
北京医院办理住院:18311458123